实用的科学活动教案3篇
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,时常需要编写教案,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,不断提高教学质量。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活动教案3篇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科学活动教案 篇1
活动目标:
1.知道植物的种子有很多种类,它们各不相同,生长在各自的果实之中。
2.通过观察了解几种常见植物种子生长的部位。
3.乐意动手操作,体验发现的乐趣。
4.学习用语言、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。
5.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,产生在生活中发现、探索和交流的兴趣。
活动准备:
1.请幼儿收集各类有种子的植物果实,如菜椒、苹果、玉米、葫芦、向日葵、花生、丝瓜及各种豆荚。
2.有籽西瓜1个。
3.每组小筐1个,塑料刀1把,小碟子若干,抹布1块,水果刀1把(教师用)。
4.幼儿操作材料:《种子的排列》。
活动过程:
(一)幼儿介绍各自带来的植物果实,引起幼儿寻找种子的兴趣。
1.教师:小朋友带来了这么多的果实,谁给大家介绍一下,你带来的是什么?它是什么样子的?
鼓励幼儿说出植物或果实的名称及特征。
2.教师出示西瓜,引发幼儿对西瓜种子的关注。
3.教师:今年的西瓜成熟了,我们把它摘下来。明年,我们还想吃西瓜时,怎么办?
4.引发幼儿对自己的经验猜测并知道可用用种子种植。
5.教师:西瓜有种子吗?你见过西瓜的种子是什么样子的吗?
6.幼儿根据已有经验描述西瓜种子的特征。
7.教师:西瓜种子藏在哪里呢?
8.根据幼儿提议切开西瓜,找出西瓜籽并观察。
(二)探索其他果实的种子藏在哪里。
1.教师:你们带来的果实有种子吗?找一找它们的种子藏在什么地方?
2.幼儿自由探索寻找种子,将找到的种子放在小蝶子里。教师帮助幼儿切开部分果实或敲开部分坚果的硬壳。
3.教师:你带来果实的种子藏在哪里?你是怎样找到它的?种子是什么样子的?像什么?
4.引导幼儿谈论并用语言描述自己用什么方法找到种子,以及种子藏在哪里。
(三)观察各种果实中的种子是怎么排列的。
1.教师:我们找到了种了,再来看看植物和果实内的种子是怎么排列的。
2.幼儿讲述,教师示范切开部分果实,引导幼儿观察果实中的种子的排列方式。
3.请幼儿看幼儿操作材料《种子的排列》中几种果实种子是怎么排列的。
4.教师:在种子不同的排列中,你又有什么新发现?
(四)观察发现种子的异同。
1.教师引导幼儿与同伴对比观察不同的'种子。
教师:看看你个同伴找到的种子,种子的形状颜色一样吗?有哪些一样的地方?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?
2.幼儿对自己与同伴的各种种子做进一步的观察,自由说说对种子的新发现。
3.教师:这些种子长得不一样,可为什么都叫种子吗?种子有什么用呢?回家可以去查一查资料也可以去找一找还能找到哪些种子。
活动延伸:
将幼儿带来的植物的果实放在科学区中,引导幼儿继续探索发现种子生长的不同部位或观察种子的排列形式。
科学活动教案 篇2
活动目标
1.能专心听故事,并能理解故事的基本内容。
2.观察毛毛虫和蝴蝶的外形特征,能简单说出它们的不同。
3.发挥想象力,能用肢体模仿毛毛虫和蝴蝶的动作。
4.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,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。
5.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。
活动准备
1.毛毛虫手指偶、毛毛虫和蝴蝶的图片。
2.《毛毛虫变变变》故事图卡(见材料制作)。
活动过程
1.出示毛毛虫手指偶,请幼儿猜猜毛毛虫长大后会变成什么。
2.出示《毛毛虫变变变》故事图卡,讲述故事:毛毛是一条小毛毛虫,她全身绿色,身体圆圆胖胖的,样子很有趣。
有一天,毛毛在树上休息,看见一只小蜻蜓,小蜻蜓身上着一对美丽的翅膀,薄薄的翅膀在阳光下闪闪发亮。小蜻蜓也看见了毛毛,它对毛毛说:“毛毛,你什么时候才长出翅膀?等你长出翅膀来,我们就可以到处飞,我带你去一个美丽的地方。”毛毛说:“好哇!我很快就会长出翅膀了。”
小蜻蜓飞走后,毛毛一边努力地吃叶子,一边自言自语:“快点吃,吃饱了,就会长大,就会长出翅膀啦。”一只小蜜蜂飞到毛毛身边,说:“毛毛,好久不见。你什么时候长出翅膀?等你长出翅膀来,我们就可以到处飞,我带你去一个有许多好吃的东西的地方。”毛毛说:“好哇!我很快就会长出翅膀了。”
几天后,毛毛开始不停地吐丝把自己捆起来,变成了蛹。小蜻蜓和小蜜蜂找不到毛毛,不知道她去了哪里,都很挂念她。过了一段日子,毛毛终于从蛹里钻出来,在阳光下慢慢张开翅膀。她看见自己长出一对色彩缤纷的翅膀,惊讶地说:“我长出翅膀了!”毛毛长大了,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。毛毛高兴得拍拍翅膀,飞到花丛里跳起舞来。她还发现自己长了长长的吸管,可以尝到香甜的花蜜。毛毛开心极了,从此以后,她便可以和小蜻蜓、小蜜蜂一起,每天快乐地在花丛里飞舞、采花蜜了。
3.与幼儿讨论:
毛毛是什么样子的?(全身绿色,身体胖胖圆圆,样子很有趣。)
小蜻蜓的翅膀在阳光下会怎样?(闪闪发亮。)
小蜜蜂想带毛毛去哪里?(有许多好吃的东西的地方。)
毛毛长大后,变成了什么?(美丽的蝴蝶。)
变成蝴蝶后,毛毛可以做什么?(在花丛中飞舞、采花蜜。)
4.出示毛毛虫和蝴蝶的图片,向幼儿提问:
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蝴蝶?
毛毛虫和蝴蝶长得一样吗?有什么不同?
5.请幼儿用手指和身体模仿毛毛虫在叶子上爬行,用双手模仿蝴蝶在飞舞。
活动评价
能专心听故事。
能说出蝴蝶的外形特征。
活动反思
在科学领域揭示出了毛毛虫变蝴蝶的神奇过程;在健康领域向小朋友提出了不能暴饮暴食;在数学领域包含着1—5数量的点数以及一星期的概念;在语言领域故事内容夸张幽默,在艺术领域绘本的绘画方式别具一格,值得欣赏。
科学活动教案 篇3
活动目标:
1.积极探索,大胆试验,感知风力大小与物体移动之间的关系。
2.结合生活经验大胆、夸张地表现有风天气的各种事物变化。
3.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,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。
4.对科学活动感兴趣,能积极动手探索,寻找答案,感受探索的乐趣。
5.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。
活动准备:
1.羽毛,树叶,纸,石头,小木棒,回形针等材料每组一份。
2.扇子、大记录单一份。
活动重难点:
1.重点:积极探索,大胆试验,感知风力大小与物体移动之间的关系。
2.难点:大胆、夸张地表现有风天气的各种事物变化。
活动过程:
一、谈话导入——风儿在哪里?
1.师:有时,风儿不知躲到哪里去了?树枝,树叶都不动摇了,我们有什么办法能使风儿快快出现?(幼儿讨论)
2.师:当风儿出现的时候,会发生什么现象?
二、幼儿操作,感知风儿能使有些物体移动。
1.出示操作材料,介绍认识:羽毛,树叶,纸,石头,小木棒,回形针等材料每组一份。
2.出示并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,提问:请你猜一猜朝他们吹气时他们是否会移动?请用合适的标记记录在记录单上。
3.幼儿猜测,并及时记录。
4.师: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,请你动手去实验验证下自己的猜测,再观察下这些物体都是怎么动的,发现它们的运动路线?
5.幼儿实验操作。引导幼儿将物体有序摆放,一次一个孩子逐个向不同的物体吹风,记录吹动后物体移动的路线。
6.交流。请幼儿说说哪些物体被风吹动了,哪些没有吹动?为什么呢?被吹动的物体移动的路线是怎样的?
7.出示一个重物,如一块石头,引导幼儿制造风,想办法使其移动。
三、表演风来了情景。
1.幼儿以组为单位:每位幼儿认领组中的一种实验物品,假设自己就是这一物品,然后其它幼儿对着他吹气,这一物品模仿刚才的运动情形,进行相应的表演。
2.全体幼儿表演幼儿假设自己是风,教师鼓励他们象风一样的行动,如在高空吹,在地上吹,做一股强风,做一阵轻风,慢慢的安静的下来然后开始刮风。
四、延伸活动。
1.尝试用其他方法制造风,使石头动起来。